到底為什麼要(花錢)把自己搞成這樣
你有可能遇到一個願意分享財富給你的人
但你卻沒辦法獲得一個可以分享肌肉量給你的人
你有可能遇到一個願意分享財富給你的人
但你卻沒辦法獲得一個可以分享肌肉量給你的人
一秒看清楚體態的重要
維持良好的體態
不僅只是習慣的問題
有時候是因長期的壞習慣
已經導致了部分肌肉長時間的縮短而緊繃
或者長時間的拉伸而無力
於是放鬆緊繃的肌肉
以及喚醒鬆弛的肌群
才是能讓骨骼排列回歸正位的方式
單純想靠意志力遏止自己長久的壞習慣
大多時候並不是一個根治歪斜骨骼排列的方式
再美好的身材若沒有穩定平衡的體態
都很難覺得好看
若你身受駝背圓肩凸肚等體態問題所苦
試著找找專業人士協助你改善
或許比起一再的提醒自己不要東倒西歪
來的有效率一點喔
當初因為離婚
覺得是該給自己一點決心
做一些對自己好的事情
像是將自己reset重新開機
於是一口氣買了教練課
就強迫自己面對每週兩次的健身課程
運氣非常好遇上了非常好的啟蒙教練
帶領我在健身路上嚐到了豐碩的成果
雖然過程並不輕鬆
但也真正體悟了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想要獲得足夠的好處
就必須付出相對的努力我認為有運動比起沒運動來的好
也希望大家能用一種舒適的節奏開始運動
但必須說一週一次的訓練頻率
真的對於養成運動習慣稍微困難
因為容易被偶爾突發的事件給中斷(請一次假就是半個月後見了)
進步也會在兩三個月後逐漸慢下來
一但成果變得微弱
往往動力也將因而降低於是我決定開一週兩練的專案課程
並且強迫課程的使用期限
希望三個月的穩定訓練頻率
可以幫助更多人得到成果的同時
也養成固定訓練的習慣如果你需要一點決心與動力
...
一對一的教練課
最大的優點即是教練可以全心全意專注在你個人的情況上
立即的判斷與調整適合你的課程與方向
當有兩個人同時進行課程
教練就必須是判斷兩個人的狀況
權衡出較適合兩個人的課程
多多少少需要兩者彼此互相妥協一下
當然對於個人的訓練品質加減會有一些犧牲
如果你在考慮一對二課程
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兩個上課的人狀況差異
差異性越低者越適合一起訓練
我認為所有的學習入門
都是由專業帶領最為安全及有效率
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好教練
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可惜的是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之外
其實很難去辨別優劣
在這裡我提出幾個方式
提供健身新手去判斷這個教練是否適合自己
雖說是老生常談了
但"動哪裡、瘦哪裡"的迷思
始終很難從大眾的腦子內根除
「沒有局部減脂」和「每天十分鐘練出馬甲線」
總是後者賺取更多眼光與點擊率
其實大多數人不喜歡的肉肉
都是沒有支撐力的脂肪
而減脂只能靠熱量赤字
(能量消耗大於能量攝取)
至於先消耗哪裡的脂肪
是你的基因決定的
我們只能決定鍛鍊哪裡的肌肉
讓哪裡長起來
但肌肉長什麼形狀樣貌
依舊是你的基因決定的
(例如不對稱的腹肌)
運動之所以能變瘦
是因為消耗了能量
不是因為你動到了那個部位
否則練腹肌會有馬甲線(削肉)
練屁股卻會有翹臀(長肉)
合理嗎🤷🏾♀️
從小經歷好幾個曬傷的暑假後
我就真真實實的成為黑肉底了
總之白這個字跟我徹底絕緣
我總覺得人要有特色
如果不能白
就黑個徹底吧!
加上重訓之後
黝黑的肌膚更能彰顯肌肉的形狀
於是許多健身愛好者也同樣熱衷日曬、追求小麥膚色
今天來聊聊怎麼安全的曬黑吧!